EN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学习强国 云南国资 云南日报 云南网]云南能投集团不断提升能源电力安全保障能力——打造能源全产业链发展新优势

发布时间:2024-10-15 点击量:1

今年以来,云南省国资国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聚焦管理、发展、脱困、改革,坚持高质量发展导向,深入践行“主动想”“扎实干”“看效果”的抓工作“三部曲”,深化作风革命效能革命,深入推进国企改革发展三年行动,持续深化公司治理示范创建、对标国际国内一流价值创造等高质量发展“八个专项行动”,全力推进同质资源整合重组试点、聚焦价值创造提升财务管理水平等高质量发展14项重点工作,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支撑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

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

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明确把深化国企改革列为全省经济领域十大改革攻坚之首,进一步深化国企改革重要性可见一斑。“围绕价值创造和创新能力提高核心竞争力,围绕服务国家和云南省发展战略增强核心功能,加快形成同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省政府副秘书长,省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黄小荣表示,将切实提升改革质量和效能,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着力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和结构性矛盾,在重点任务上取得新的突破,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谱写好中国式现代化云南篇章而努力奋斗。

全省国资国企加强从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融合发展,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省国资委引导和支持企业通过设备更新、工艺升级、数字赋能、管理创新,推动传统产业深度转型发展,不断向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迈进。”省国资委党委委员、副主任夏丽坤表示,将加快实施省属企业牵头的产业链融通发展共链行动,推动云天化集团、云锡控股、云南贵金属集团等企业围绕主责主业,在化肥、锡、贵金属新材料等领域牵头建立协调机制,构建合作共赢的产业链共同体。

“聚焦增强核心功能和提升核心竞争力坚持突出守正创新,全链条塑造创建世界一流企业新优势。”云锡控股公司负责人介绍,云锡围绕精深加工延链、绿色智能补链、改革创新强链的思路,统筹协调有色金属原材料、新材料及精深加工、供应链及物流、资产管理及配套产业四大战略单元,构建起涵盖资源开采、新材料研发等全链条的锡产业体系,全面打造“跨周期可持续、逆周期可调节”的发展能力,形成“4+2”的整体布局。

云南贵金属集团聚焦稀贵金属领域,加强全链升级转型,构建了从尖端技术创新到广泛产业应用的无缝对接体系,形成了贵金属新材料制造、贵金属资源综合循环利用和贵金属供给服务三大体系相互支撑、协同发展的闭环绿色循环产业链。云天化集团构建了从矿山到市场的完整产业链,“我们与高校、科研机构深度合作,以创新驱动产业延链补链强链,突破了多项技术壁垒。”云天化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一系列高附加值前端研发项目纷纷在集团落地生“金”。

培育新质生产力布局未来新兴产业

围绕优化国有资本在生物医药、新材料、数字经济等领域的深度布局这一重要目标,全省国资国企不断探索和培育新质生产力,着力布局未来产业。“全省国资国企勇当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排头兵,加快布局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在贵金属新材料、玻纤及复合材料、精细化工及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领域组织实施一批重点项目。”夏丽坤介绍,今年以来,省国资委加快推进2024年度省属企业投资计划审核工作,审核通过的计划投资金额为1585亿元,对有利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乘数效应”强、牵引作用大的投资项目,力争早日投产见效。

一直以来,云南国资国企视科技创新为发展之本。云南工投集团旗下云植药业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实现了抗肿瘤系列、祛湿系列等多款产品关键技术的重大突破。云植药业相关负责人介绍,公司正有序推进老药新做、唤醒休眠产品、重大产品技术攻关、现有中药大品种培育及二次开发、化学药质量与疗效一致性评价、新4类化学仿制药及古代经典名方中药新药研究等领域的创新研究,整合社会科研资源共同探索生物医药领域的新前沿。目前,云植药业云南红药胶囊上市后再评价临床研究形成新的学术成果,被载入6个国内国际用药指南。

云投集团围绕数字云南总体布局,努力实现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完善促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政策体系,建设和运营数据基础设施,投资建设的云上云大数据中心成为数字云南建设的重要数字基础底座,打造的“智慧医保”民生项目、“一带一路”数字枢纽、洱海流域内截污治污体系综合管理平台等数字化项目纷纷落地。

驱动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变

立足云南厚实的资源禀赋,全省国资国企在进一步深化改革中全力驱动资源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不断壮大资源经济。

秉承“磷矿全量资源化利用”理念,云南磷化集团在低品位磷矿石综合利用、尾矿再选、尾矿综合利用技术研发方面全面发力,实现浮选尾矿品位由原来的12%降低至6%以下,开启了云南省胶磷矿浮选尾矿品位小于6%的新纪元。云南磷化集团以自主创新为主体,与国内外10多家知名院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形成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研发平台,攻克了胶磷矿浮选世界性难题,突破中低品位胶磷矿开发利用的技术瓶颈,可盘活云南省17.16亿吨磷矿资源,有效提高云南省磷矿资源综合利用率。

文化旅游是云南最具特色的优势资源之一,省属企业深挖自身优势资源,创新转变发展思维,叫响做实“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品牌。云投集团立足全省旅游经济增长大局,服务融入片区旅游发展规划,重点打造滇西、滇中、滇南、滇东北4大旅游片区。以文旅为突破口,云投集团优化“省地联动”模式,整合全省旅游资源,精准对接市场需求,推动文旅产业转型升级。走进云南建投集团东风韵国际康养旅游度假区,“数字+文旅”“农文+旅游”“旅游+康养”等新型融合方式让流量变“留量”。

云南能投集团不断提升能源电力安全保障能力 打造能源全产业链发展新优势

立足全省能源保供支柱企业和能源综合解决方案供应商的定位,云南能投集团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聚焦大能源主业细分领域“风光水火、天然气、煤炭、现代物流、新材料和新能源新赛道”的“8+X”支柱,推进能源全产业链协同、全价值链效益提升,加快打造能源全产业链布局优势,不断增强企业核心功能,提升企业产业控制力和核心竞争力。全力推动煤电联营、煤电与新能源联营一体化发展,提速风光新能源开发,提升能源安全保障能力和能源资源利用综合效益。截至8月末,云南能投集团实现营业收入723亿元、利润28亿元、经营净现流55亿元,集团内在价值和长期价值加速培育,高质量发展局面向好向优。

扛牢压实能源保供主体责任

作为省属核心能源企业,云南能投集团全面发力水电、风电、光伏、煤电、售电配网、天然气、煤炭、新能源等大能源主业细分领域,能源全产业链优势逐步释放。目前,集团权益电力总装机达2058万千瓦,其中绿色电力装机占比超80%。

云南能投集团加快推进省级统筹1098万千瓦光伏资源落地,“8+3”风电累计投产140万千瓦,能源供给、能源体系、供应链比较竞争优势逐步显现。

全省煤炭产能有效释放直接关系到云南水电调峰期间的电力保供能力。云南能投集团推动燃煤应采尽采、应供尽供,火电机组应启尽启、稳发多发,2023年连同煤炭产业集团供应长协煤1469万吨,占全省电煤量3100万吨的47.4%,累计让利10亿元,火电发电量创历史新高,为全省供应30%火电统调电力。在长江以南最大的露天煤矿——云南能投集团所属小龙潭矿务局布沼坝矿区,挖掘机与运煤车辆穿梭其间。今年1至8月,小龙潭矿务局累计供应电煤554万吨,占全省电煤供应总量的39%。在距小龙潭煤矿不远的云南能投集团红河电厂,70万千瓦清洁煤电扩建项目已进入最后冲刺阶段,即将成为全省能源电力保供的重要电源。

加快培育能源产业竞争新优势

围绕“打造全国一流绿色能源企业”愿景目标,云南能投集团以“双效”(效益、效率)提升和价值创造为根本要求,加快培育能源产业竞争新优势。

云南能投集团在深化改革中不断优化资源要素配置,促进产业链供应链各环节同频共振、同向发力,以实现系统整体价值最大化为目标。“我们坚持价值创造导向,以提高效益效率作为集团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云南能投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集团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重点组织开展“对标国际国内一流价值创造专项行动”,切实发挥集团在全省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作用。

“进一步打破行业和企业壁垒,全价值链效益发挥到最大化。”云南能投集团相关负责人透露,将重点围绕煤炭、煤化工与能源的耦合,推进焦炉气、LNG与天然气业务,煤层气与发电业务,新能源(氢能、储能、虚拟电厂)与传统能源,光伏、风电与储能、氢能项目耦合发展,推动业务整合重组、优化和提升,实现产业升级、提质提效和延链补链。围绕“高成长性、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延链补链,云南能投集团组建9个“1+1”工作专班,深化“产业+投资”双轮驱动,推动资本板块深度耦合能源产业发展,以多元化的金融工具组合支持产业高质量发展。目前,云南能投集团积极推动“3+10+10”科技创新与数字化赋能项目,所属11户企业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绿色矿山”,红河电厂70万千瓦超超临界循环流化床灵活智慧发电机组申报国家能源领域第四批首台(套)重大装备。

激发一体化发展内驱力

省委、省政府做出“大力发展资源经济、能源产业‘一盘棋’布局、做强做大能源第一支柱产业”战略安排,意义深远。云南能投集团聚焦主业推动产业横向一体化、纵向一体化和产业间一体化创新耦合,以一体化发展、全产业链整合协同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大踏步向全国一流绿色能源集团迈进。

“通过思想意识的‘线’织成一体化发展的‘网’。”云南能投集团负责人说,将公平公正推动集团一体化发展,真正营造起勇于担当、敢于创新、奋斗进取的企业文化,凝聚全员团结实干,算好大账、总账、长期账,推进一体化发展尽快落地见效,实现能源保供和产业链价值最大化。

今年7月31日,云南煤炭产业集团观音山煤矿移交云南能投集团,与云南能投集团威信电厂实现一体化联营,迈出了煤电一体化发展的关键性步伐,这对于全省盘活煤炭资源、释放煤炭产能,提升能源电力保供能力,构建新型能源体系意义重大。“观音山煤矿和威信电厂的一体化联营从资产业务和组织建设两个维度齐头并进。”云南能投集团负责人透露,计划投入约15亿元资金,通过3年左右的努力,将坐拥1.79亿吨可采储量的观音山煤矿,充分释放到设计产能,满足威信电厂电煤保供需求,有效改善因煤矿产能释放不足和电厂电煤供给缺口带来的经营亏损,全力实现威信革命老区煤电联营项目经济和社会效益最大化。

学习强国:

https://article.xuexi.cn/articles/index.html?art_id=7767252136791914314&item_id=7767252136791914314&cdn=https%3A%2F%2Fregion-yunnan-resource&study_style_id=feeds_default

云南国资:

https://mp.weixin.qq.com/s/xGpFgHSGSMJMsDcVItYSWA

云南日报:

https://yndaily.yunnan.cn/content/202409/30/content_227551.html

云南网:

https://finance.yunnan.cn/system/2024/09/30/033251088.shtml

地址: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日新中路616号云南能投集团集控综合楼 电话:+86 0871-64980000 传真:+86 0871-64981111
云南省能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滇ICP备13005863号 滇公网安备53011202001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