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郭攀:流水只争滔滔不绝——读报告文学《苏帕河畅想》有感
最近认真读完了由著名作家唐似亮先生创作的报告文学《苏帕河畅想》,是纪念苏帕河公司成立20周年的作品之一。苏帕河公司20年波澜壮阔的发展史,如同一幅幅史诗般的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
文中详细描绘了苏帕河人勘测三江口电站克服蚊虫、气候、饮食等艰难险阻的拓荒时代,开展茄子山水库繁杂的移民搬迁工作和解决阿鸠田电站引水隧洞断层、塌方、热泉等重重困难的建设时代,开发龙川江流域面对审批曲折、洪水突袭的拓展时代,以及成立保山远程集控中心、水电生产全面数字化的运营时代……20年激情燃烧的岁月,让人看了热血沸腾,心潮澎湃。以1996年6月17日茄子山水库、茄子山一级电站开工建设为起点,以2006年11月20日象达电站最后一台机组发电为终结,仅用时十年零五个月就完成了苏帕河流域一库四级水电开发任务。而阿鸠田电站、象达电站和乌泥河电站三个电站的建设,更是只用时四年零四个月,“苏帕河速度”成为云南乃至中国中小型水电建设的第一速度。借用作者文中所说的,苏帕河水电的开发,穿云裂石,激荡四野!
作为一名在苏帕河公司建设全面完成后才进入公司的“新苏帕河人”,前辈们从无到有的开拓史,我打心底里钦佩。今天的苏帕河公司,正是他们一点点打拼出来的。而我们这代“新苏帕河人”,很难体会到他们当初那种知难而进、开创山河的大无畏奋斗精神。那种气魄,那种雄壮,令人神往。人这一辈子能做几件这样的事,或许只一件,就此生无憾了。水电资源开发,从来不是一件急功近利的事情,甚至是“功在当下,利在千秋”。前辈们的经历,让我想起老子在《道德经》里的一句话,“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流水不争先,争的是滔滔不绝。流动的水遇到障碍就会拐弯,甚至迂回,但是随着水越聚越多,障碍就不再是障碍了!苏帕河水电的开发,正是靠着这样一种不屈不挠、克服万难的精神才实现的。人生漫漫长路并不急于一时,打好根基,往后的每一步才能走得踏实。
在我的师傅陈永斌的身上,我看到了那种经历了工程建设阶段的“老苏帕河人”的气质,那是一种站在更高的角度看设备运行的心境,一种宏观的坦然。平时生产设备出现了缺陷和故障,沉着面对,处理果断。因为参与工程建设及设备调试运行,他练就了一身过硬的本事,解决设备问题,信手拈来。有时候与我们一起翻看设备图纸,只不过是想让我们多学点,其实图纸早已存在他的心里。如同庖丁解牛,整个发电机组在他脑海中,早就有了一个清晰的微缩模型。
我惊异于师傅对设备的熟悉,问他是怎么做到的。师傅淡然的说道,你眼前这个电气控制柜的线路,是我一根根亲手接的,你说我能不熟悉嘛。我惊呆了,这个电气控制柜少说上百组的接线,再看看这一排排的柜子,这万里长征般的锤炼,师傅“能投工匠”的称号果然名不虚传!而我们很难有这样的经历了,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与前辈们相比,我们是多么的幸福。听师傅说,工程尚未完工时,他们还曾在大门都没有的大坝启闭机室轮流值守睡觉,四面漏风,真正的风餐露宿。条件虽然艰苦,却别有一种天不怕地不怕的浪漫主义情怀。
现如今,闭上眼睛我眼前也能浮现出设备的内部构造,也会与徒弟一起翻看我已经了然于胸的图纸,师傅教导我的一言一行仿佛就在昨天,我想这就是“苏帕河精神”的传承吧!只是,我能做的与师傅相比,还远远不够。技术上的传承尚能做到,但是精神上的传承该如何去做呢。我们这一代人,大多还真就缺乏那种开拓进取的精神。躺在舒适圈里,机械的完成着日复一日的工作。固然,如《苏帕河畅想》文中所说,新到公司的人可能会觉得最热闹的时候自己错过了,最冷清的时候自己来了,并有可能从此与这些寂寞相伴终生。人的激情、斗志,会在这种环境中消沉。但是,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流水不争先,争的是滔滔不绝。人就应该像流水那样曲达,像流水那样能屈能伸,张驰有度。不能为一时的兴衰荣辱所困,应聚积力量,不屈不挠,就像一江春水向东流,哪怕是千回百折,也要飞落成瀑。我们这代人要做的,就是继承和发扬老一辈苏帕河人的开拓进取与无所畏惧的精神,努力开创苏帕河公司更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