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班组】紫馨月:莲记+付瑶:我在岗+浦仕睿:巍巍高山+仲召召:不是意外
莲记
紫馨月
周敦颐在《爱莲说》中写到:“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可见,从靖节先生对菊的情有独钟,到盛唐时期刘禹锡“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的赞美,濂溪先生却偏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诚然,莲的高风峻节、不蔓不枝的确被世人所欣赏,万花遍去,是独独痴情于这一株清丽与淡雅的执着,可谁又想过,这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莲,正是自塘底淤泥生发,受池水雨露滋养,沐浴在温暖阳光下的,待消尽这酷暑的炙热,终得凋落沉入水中,化作周敦颐诗句中的淤泥,重又为新莲的萌发不遗余力地献出最后的价值。
出淤泥而不染的莲,终源自泥,归于泥。周敦颐称赞莲这“花中君子”,其实,不单单是莲,无论是菊,抑或是牡丹,都从泥中生发,汲取养分。诗人龚自珍一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这让我想起之前很火的一个词--鲸落。百度百科中这样解释鲸落:鲸落是鲸鱼死亡后落入深海形成的生态系统,与热液、冷泉一同被称为是深海生命的“绿洲”。“鲸落”是生物学家赋予这个伟大过程的名字。一鲸落,万物生,这意味着,一次鲸落可供养一套以分解者为主的循环系统长达百年。鲸,何尝不是海洋中的“君子”?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虽比不得照耀世间万物的太阳,比不得哺育深海生命的鲸落,但在淤泥滋养下的莲,同样甘于“归根”。来时受雨露恩惠,汲塘泥滋养,生得亭亭玉立、不落凡尘,去时落落大方,俯身甘做新莲生发的养分。莲之大气,始终如一,周敦颐以莲自比,世间又有何人不爱这高洁又不忘本的莲呢?
我在岗
付瑶
“青年、国家、时代,是形影相随的铁三角、彼此助推的浪涛。”
在红河公司,就有这样一群朝气蓬勃的年轻人,每年昼夜不停地倒班,每天都很忙,没有一个完整的节假日,用自己的行动守护着背后的万家灯火。
在刚刚过去的金秋十月的国庆里,在充满喜悦与收获的日子里,红河公司1号机组检修接近尾声,面对1号机组即将启动,所有运行人员没有选择和家人团聚,而是选择奔赴“战场”,投入“战斗”,为1号机组启动做好充足的准备。戮力同心、分工明确,工作有条不紊开展。操作前做好“三讲一落实”和风险提示,监盘人员密切监视好各参数变化,并调整系统各参数稳定。红电运行人不惧艰难困苦,始终以公司“三同”文化为引领,统一思想,充分发挥集体主义精神,凝聚每个人的力量,迎难而上,确保1号机组检修后按计划顺利启动,以实际行动响应公司“大干四季度”的号召,度电必争,颗粒归仓,确保完成年度任务目标。
愿以吾辈之青春,护卫这盛世中华,立鸿鹄志,做奋斗者,但行好事,莫问前程!愿此后黄沙漫漫终有尽头,风雨漂泊都有归舟。
巍巍高山
——观看《邓小平小道》有感
浦仕睿
非常有幸能参加公司组织的这次观影活动,这是一次深刻的党性教育,我感触良多,能通过种方式看到一代伟人历经风霜的生活,也是一种荣幸、一种鼓舞。很难想象那到底是一种怎样的一段经历,作为一名党和国家的重要领导人,身处逆境,他忍辱负重,泰然处之;面对困难到极致的生活,他没有半句怨言,自力更生、自食其力。作为一名父亲,他仿佛忘记了自己早已过了花甲之年,悉心照顾瘫痪的儿子,在他的内心世界里,有党、有家、有国、有人民群众,唯独没有他自己。
面对政治的失意和生活的不公,他没有怨天尤人、没有自怨自艾、没有愤世嫉俗,有的,是隐忍、是宽容、是心中不灭的信仰,是满怀憧憬的希望。花甲之年,他想得更多的是还想有机会再工作几年,面对桌上的佳肴,他想的是邻里吃不上粽子的孩子。在他的心里,想的是如何让人民群众过上好日子。作为当代青年,我想我们除了需要珍惜当下幸福生活之外,更需要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树立远大理想,不畏困难,不惧挑战,站在新的起点上,以梦为马,不负韶华,为公司实现“打造具有区域明显竞争优势的一流综合能源基地”做出应有的贡献。
在遭受不白之冤时,他坚持定期向党中央写信汇报思想和工作,始终相信党、相信组织。他说,入了党,就把一切都交给了党。这就是坚定的共产主义者的生动体现。作为一名预备党员,我想我更应该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入党誓词,以《党章》为根本遵循,牢记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以身作则,全力以赴做好手边的各项工作,努力学习党的先进理论知识,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践行入党誓言,争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不论身处何种境地,面对何种遭遇,邓小平总是从容达观,在自身遭遇困难时,他总能推己及人,心里牵挂的,还是群众的生活。他的意志品质仿若一座巍峨高山,在那个动乱的年代,树立了一座时代的丰碑。作为预备党员,我想我们更应该坚定理想信念、坚定共产主义信仰,不断锤炼意志品格,加强党性修养,立足当下,放眼未来,向着实现党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昂首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不是意外
——观《独行月球》有感
仲召召
在忙碌的检修空档,想着下班放松看个电影,正好有一部最近上映的喜剧《独行月球》,原以为只是一部普通的搞笑喜剧,但却没想到这影片让我差点落泪。
影片主要讲述了在未来的2033年,人类意外发现了一颗将会撞击地球的小行星π,为了防止遭到小行星破坏,人类启动了月盾计划,利用核弹保护地球,计划原本正常的行进着,没想到的是,小行星π的提前到来使得月球上的人员在紧急撤离之时把主角独孤月遗留在了月球,围绕在月球独自生活的独孤月,最终产生了一系列啼笑皆非的故事。
这部喜剧片让人意外之处在于,它其实是一个悲剧内核的电影。主角独孤月在面对被遗留在月球的困境时,也尝试过自暴自弃,这和大多数普通人遇到困难就退缩不前其实很像,没有坚持到底的决心,只好躺平。但影片有趣的地方在于,月球遗留的实验金刚鼠(刚子)意外模拟了地球电波通讯信号,使得主角独孤月重又焕发了希望,一身干劲的寻找返回地球的道路,排除了很多艰难险阻,甚至在营救刚子可能面临自身存亡危机时,还是毅然决然地选择了营救,变身孤独却勇敢的逆行者,验证了人性的光辉。独孤月不知道的是,其实他在月球上所做的一切都在实时地向在地球上的人们直播着,而地球幸存者们也都因他备受鼓舞,像他一样顽强的对抗困境。
就像生活总会时不时的给我们制造一些史料未及的惊喜一样,就当我以为一切都将朝着圆满大结局发展的时候,意外出现了。就在主角独孤月准备返回地球的前一天,他发现之前的通讯信号只是刚子模拟的,其实他自己已经和地球失去了联系,在他看来,此时的地球因为月盾计划的失败已经没有了幸存者,他自诩最后一个孤独的地球人,正准备自我了结时,观看直播的幸存者们为了鼓励独孤月的求生信念,将手中的电筒和各种发电设备射向月球,让独居月球的独孤月发现,原来地球是有人幸存的,他重新燃起了返回的希望之火。人类守望相助的情感与扶持,情真意切,在这一刻升华到了极致,影院里都能听到小小的啜泣声,是啊,人性本善,大爱更是无疆。
最后,影片制造了一个“可恨的意外”,原计划返回地球的独孤月意外发现了太空残留的小行星π+,不得不面临一个艰难的抉择:要么,自己在空间站里看着行星撞地球,要不就选择成为孤胆英雄,用唯一的武器去阻止小行星π+撞击地球。这是一个很难的抉择,一边是自己的生命,一边是地球幸存者们的生命,可叹,这哪里有什么两全其美的办法?不出意料,独孤月选择了成为一名英雄,他驾驶着飞船携带阻断武器冲向了小行星π+,用自己的牺牲为地球幸存者们带来了生的希望。
我不禁想到,新冠疫情爆发的这几年来,在未知的病毒面前,人们何尝不像独孤月一样勇敢?志愿者们冲锋在前、互帮互助,相互鼓励前行,舍小我成就大我……或许,每一个平凡人都是一个隐藏的英雄,在灾难和考验来临时,在所有人都恐惧时,每一个平凡人都会勇敢站出来,变成一束耀眼的光,刺破无尽的黑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