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企业文化 > 能投刊物 > 能投文苑 > 其他

【评论】罗宣友:诗意新疆的赤子深情

发布时间:2022-09-15 点击量:1


诗意新疆的赤子深情

——读诗集《一百零一片红叶》

 

罗宣友

 

维吾尔族诗人狄力木拉提泰来提诗集《一百零一片红叶》,在今年夏秋之交与我相遇,作为汉语新诗,它是丰硕且珍贵的果实。诗人把家乡新疆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写到尽善尽美,他投入了极大的才情和热情,创造了新疆新的诗意美。

《诗论》说:“诗亡离志,乐亡离情,文亡离言”(朱光潜)。新诗的志,实践中有志气、勇气、担当的内涵。据资料介绍,作者曾在南疆驻村工作三年,基层实践,诗作平实坚韧,“我们选择的旅程,总在暖心的风雪中继续。”(《昨夜的雪》)。不逃避,关键时刻的担当就是才华横溢,是信仰和志气最好的注解。

“诗无邪”,简单即美。诗集《一百零一片红叶》,是新诗领域中具有简单美的文本。自由体新诗(现代诗)还有一个重要的功能:抒情。抒情有度,可看成是诗歌创作能力的一个标尺。情之为物,充盈天地间;情之于新诗,可类比古诗的气,浩然正气,这个界定或许可以争论。诗歌不是玄学是美学;对逻辑和修辞需要也与散文不同;它在语言艺术的体裁里特立独行。基于经验,直觉到联想,具象到意象,到思考的抽象,进而哲思创造。对《一百零一片红叶》的阅读、思考,给诗歌,特别是汉语现代诗歌阅读经验和创作体验一个更接近诗歌文化价值的解释,那就是:现代诗对美的追求和体验,让它得以传播。这个追求不一定唯一,但一定要有。味同嚼蜡的分行文字,不是诗;直白而没有创造痕迹,一定意义上也不应该归类为诗。

用作书名的《一百零一片红叶》,也是“人间”板块的第一首诗的题目。一本书,一篇文章的名字,是意象,是线索,是话题。而一首诗名作书名,它在书中有很鲜明的特征,有重要作用。独立成篇又引出作者的家国情怀,联系那些倾注心血和匠心的诗作,沉浸心底笔端的表达,我相信,能找到独特创造的美,有必要重点谈谈我的看法。

从初春开始的集结

一支强大的力量

等待归根

我看到一本即将成册的红叶

在晨风里装订

这一节,开篇,既实写现实的红叶要落叶归根,也隐隐让我感觉到诗人要把他的“红叶”集结为一本诗集。下一节,继续意境的创造:欧罗巴人的母亲,以绿叶上的瓢虫为意象,是她曾经的毡房,历史(树叶掉落)漂泊......第三节说,“我”望着古老的原野,胡杨和白杨,沙枣和拐枣,两组意象,对应“旷世修好的部落”和“握手议和的酋长”,这些创造是正向的、健康的情绪。第四节,又有两组意象:红柳和垂柳,“樵夫”和“农夫”,并不机械地重复上一节,还创造新的概念式意象“蚕桑与沧桑”,蚕桑现实中有实物,是具象;沧桑,现实中没有实物,只能描述什么样子形象是沧桑。进一步,“蚕桑织锦文明,沧桑演绎岁月”,这样的创造无疑是有效的,是真正诗意表现。如果把意象,规范地排比,是散文创作的手法,不是诗歌。下两节,来得轻而易举和自然而然:

遥望群山依旧绵延

不见漂泊的绿洲

眷恋西部原野茫茫

难寻落伍的商旅驼队

万古秋风

吹落日月星辰

末节重点:晚秋已成定局给下一个轮回开疆拓土。

“秋风”吹落“日月星辰”是有效的诗歌表达,与逻辑无关。比较一下诗与文的同与不同。相同点是它们关照作者内心和写作风格统一,符合大众审美的共同需要(比如总分总格局,起承转合思维习惯),写出读者心声;所不同的,文可以浅近通俗,诗的上品言有尽而意无穷。再比较诗与歌,诗是语言艺术,可以兼顾节奏;歌是声音艺术。把诗歌连在一起,是劳苦大众在长期生产实践中的创造。有些流行音乐能把诗与音乐很好结合,成为社会大众传唱不衰的经典。本文提到的诗歌,仅限于汉语新诗(现代诗)。

比较厚重的铺垫,能达到作者想要的结果。

“人间”组的24首诗,涉及地名有叶尔羌河、可可托海、石钟山、阿勒泰、喀纳斯、额尔齐斯河、准格尔、沙孜、赛里木、唐布拉、喀拉峻等地。常用的意象有风、原野、河流、花、村庄、雪、叶、树木等。写尽家乡四时景物和色彩。正如作者说:“盛开,对于人而言,那是一种性情的释放”,“看不出没有人文的苦闷,寂寞是等待射出的箭,释放后不再属于自己……”借着山花的盛开,表达积极人生态度,“在人生中塑造,亮丽的风景线”。(《喀拉峻草原的山花》)。

“时间”组有诗27首,作者说:“它是水的另一种存在方式,视而不见,流而不止,留下的永远抹不去的印记。”我仔细读过,诗人行走过南疆,村落、梦境有仙人游历,每一处都令人向往。胡杨依然是说不完的话题,所谓活一千年不死,死一千年不倒,倒一千年不朽,形象深入人心。它既有广为人知的生命象征,展现生命顽强坚韧;迷恋故土和家园,饱满、敏锐的思考,塑造属于作者个体诗的领地,独有的创意尤其珍贵。

汉语新诗作品,我少有这样的体验:红柳、篝火,尊严的意义不容亵渎;驼队、僧侣、驴车、飞鸟、古道、壁画,美丽的新疆历历在目,画面感十分有冲击力。虽然还远远不够,她沉睡的历史,难以诸笔端绝色和惊世美丽。如果还想探寻她的神秘,有必要看看这本书,它的表现和你以往读到的诗书画里的新疆不一样。

较高品质的诗作如《我的南疆》,其中具象有烈日、渔网、明月、酸奶、胡杨、老翁、红柳、群山、大漠,我注意到,红柳、胡杨,是具有典型地域特征“具象”事物,作者展开创造,成就诗歌“意象”,当然象征那里顽强生存的人民。还有一些在我看来属于有效诗表达的上乘之作,如《于阗后史》、《喀什的天空》、《百年茶馆》、《喀什之路》、《走进塔克拉玛干》等。

“空间”组,有诗作15首,作者题记:“塑造立体是人的本能,我们的智慧在这里展开想象”。《这一年冬至》,没有雪,冬至在作者心里:

冰冷的大漠应该还在那里

我放不下它的连绵起伏

荒芜的大漠

枝叶破碎的胡杨

靠记忆存活

以我的阅读经验,我读出的滋味,稍有些消极。人类的情绪,不可能每个时刻都打着鸡血,所以它的存在,表现了健康正常的情绪出口。也就是《今夜冬至映雪》:

满腹委屈者无能

满腔苦水者更是迂腐

还有

我们选择的旅程,

总在暖心的风雪中继续

这一组诗歌中,作者提到驻村感想,《乌鲁木齐,我最美的家园》提到新冠病毒,无数驻村基层干部顶住压力,抗疫,当下最大的社会动员,作者也经历煎熬,但信心十足:

无论这场战役持续多久

新疆这片美丽的土地

必将迎来更大的辉煌

每一朵鲜花,每一片绿地

都将绽放最美的芬芳

写疫情的诗还有《今日雨水》《这些日子》,“春天一定会体面地到来,和你的笑容重合。”

“瞬间”组,37首诗。“我们只记住了发生在时间刻度的某个点,足够我们界定什么是短暂”,我相信,杰出的诗人,有机会把他经历的某个瞬间,化作奇思妙想,灵光乍现,并有能力将那个瞬间捕捉,成为不朽的诗篇。

全书安排这个“瞬间”,让我有机会看到一位诗人勤奋的思考;饱满的热情,沉着地表达,不急不缓,读者能借助这一段,学习、抵近诗人创作这样一本诗歌力作绚丽的内心世界。

需要指出的是:诗集《一百零一片红叶》尽管安排了人间、时间、空间、瞬间四个板块,它却是有诗歌意象(思考创造)安排,是诗人对家国、时空整体认识和诗歌创作选择,不可以机械、孤立地认为时间部分没有空间的内容,艺术构思不同于科学逻辑、定理。

总之,我想说的是,这本精美的《一百零一片红叶》,是作者和编辑为我们奉献的汉语诗歌好作品,让我们为汉语新诗创作增添信心,我们只须拾取生活点滴,素材到灵魂创造不再遥远。

地址: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日新中路616号云南能投集团集控综合楼 电话:+86 0871-64980000 传真:+86 0871-64981111
云南省能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滇ICP备13005863号 滇公网安备53011202001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