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母亲在,我才是个孩子
杨绍磊
最近看到一句很是戳心的话,“岁月不是偷走母亲青春的神偷,你才是”。是啊,时光如梭,已到而立之年的我,脸上洋溢着青春的气息,而母亲的脸上已爬满了皱纹,与她相聚的日子越来越少,但相聚时也没能表达对母亲的爱。
想起母亲,心中满是对她的情感,可提笔忘字,不知道用什么言语才能准确写出母亲在我心中的形象。我的母亲是一位普通的农村妇女,在我幼年的记忆里,她身材高挑,皮肤白皙,长发乌黑,待人随和,脸上总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而现在,岁月在她的脸上刻下的道道印迹,俯身在操劳不息的岁月深处,母亲把多少爱放在我的身上,为了我,她付出多少不求回报的辛苦!而我,对于母亲在我儿时因生活所迫不能时常陪伴,还在耿耿于怀。
为了一家人的生计,父亲和母亲在家里做起了糯米糖,然后到附近的集市去卖,为了到更远的集市去,他们总是早出晚归。哥哥和我每天跟在爷爷奶奶身边,看着其他小伙伴,饭点的时候,总有母亲喊着回家吃饭,摔倒了总有母亲扶起来问:“摔着哪里没有,疼不疼,让母亲吹吹”。我和哥哥只能远远的看着,心里有太多的羡慕。后来,哥哥和我都离开小镇,外出工作,见识了各式各样的人,经历了各种各样的事,不经意的回头,才深知,母爱从一开始就驻在了我们子女内心的最温暖处。
和许多人一样,我也是一个不善表达的人,这一点像极了母亲。对于父母而言,交流、沟通更多的是和父亲,每次电话都是打给他,一聊就是很长时间;而对我母亲,就是简单的几句,“您身体怎么样?保重身体”等等之类,全然没有和父亲聊天的那种畅快,而长期这样的相处,也让母亲心生了抑郁和不快。直到有一次,父亲趁着母亲串门的空隙背着她打来电话说:“儿啊,多打电话给你母亲吧!她心里很挂念你的,多和她聊聊天,你不知道,她比我还苍老,头上都长了好多白头发。”挂完电话,心里很不是滋味,才发现,万物在变,母亲的爱一直从未离去。
后来,爷爷奶奶相继离世,父母也在离家不远的学校门口开了一个小卖铺,母亲也隔三差五打电话过来嘘寒问暖,往往这时母亲说的最多的总是“我和你父亲都挺好的,工作忙的话就不用回来了!家里都挺好的,你好好工作,记得按时吃饭。”再后来,父亲因病去世,母亲一夜之间苍老了许多。办完父亲的丧事后,母亲告诉我们,她要翻新家里的房子,村里就有人说“一个女人家,能建什么房子?”母亲不服气,一年后,我们搬入了新家。其实,我知道,母亲是想让我们有家可住,有根可留。时过境迁,我才看得到这些以前不曾注意的细节,感受得到这些以前并不在意的幸福。
母亲,唯有您在,我才是个孩子。有您的日子,便有微微的风,轻轻的吹散我心中的云翳;有您的日子,便有细细的雨,慢慢地洗涤我灵魂的杂质;有您的日子,便有柔柔的阳光,缓缓的冰释我沉寂的思绪。
母爱,是一种天性的爱。它没有国界,没有民族之分,甚至不限于人类。它不求回报,没有希冀,甚至是下意识的一种活动,愿天下母亲身体健康。
时光,请留步
郭构玉
当你老了,头发白了,睡意昏沉,当你老了,走不动了,炉火旁打盹。
一首《当你老了》的歌曲在公司大客车上响起,嘈杂的声音瞬间安静了下来。此时的大家,一定被深深的触动着,感动着、想念着自己的父母。此时的我也想到了一句话“小时候总想仗剑走天涯,如今只想赖在父母身边细数年华”。
前段时间,《你好,李焕英》这部电影受到了大家的青睐,票房破42亿,身边的很多朋友都带着父母去看这部电影。朋友说:“我带父母去看了,前半段他们看得哈哈大笑,但是到了后半段,母亲就一直掉眼泪,就连沉默寡言、早已做好心理准备的父亲,在走出影厅时也红了眼眶。还调侃我,你那么心软,如果要去看,那得带半桶卷纸”。
看完《你好,李焕英》是在晚上10点。走出影院之后,脑海里一直在想“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原来,这句话这么真实,这么扎心。拿出手机想要打电话给母亲,但就在拨出号码的那一刻,我停了下来。这个时候,她应该已经进入了梦乡。我们总以为,母亲是无所不能的超人,会做农活、会做饭、会洗衣、会带娃……可是在母亲强壮能干的背后,我分明又看到她粗糙的双手上在冬日里裂开的血口子;看到她因为下地干活,手指上被镰刀割破来不及上药所留下的疤痕;看到她手上粗大变形的关节在阴雨天里的疼痛;看到母亲两鬓白色的碎发,手掌摩挲出的老茧,此时,才知道时光不依旧!可是因为爱这个家,这些疼痛被母亲像灰尘一样轻轻掸去,呈现在子女面前的依然是那个如铁人一般的母亲,岁月在她的身上留下痕迹,我不敢想象,当意外快于明天先到,那会是多么绝望的一件事。我何其有幸,现在还能陪在父母身边。
昨天,儿子画画时问我:“妈妈,如果有时光机,你想怎么用”?想起中午陪母亲去染发,告诉我以前她的头发多么茂密,多么的黑亮,为了爱,将自己一生囿于厨房与柴米油盐中。是呀,如果有时光机的话,我还是想看看母亲年轻时的模样,了解妈妈年轻时的追求和梦想。
翻开旧笔记本,扉页写了一句“吹落了思乡的尘,切吹不走额头的纹,走完了天下的路,忘不了回家的门。”唯愿,唯愿,这时光慢一点,这日子长一点,让我多爱您一点,让我多了解您一点,您曾带我蹒跚学步,我想陪您夕阳漫步。

致母亲
郭娣香
父爱如山,母爱如水,三十多年来,自己不做父母,哪能体会母亲的辛苦。
母亲,记得您曾说过,当年生我这幺儿时,还在地里劳作的您喊周边的人叫来父亲,驾扶着到乡村诊所。在简陋的诊室里,在赤脚医生的帮助下,简单的完成了一个母亲痛苦的分娩,这与现在很多母亲众星捧月似地进入产房要求剖腹产全然不同。
您帮弟弟家带大两个孩子,因为两个孩子只相差一岁,其中的辛苦是不言而喻的。孩子上幼儿园,我们本来以为一直操劳的您可以轻松一些了,可是闲不住的您却四处找工作。文化程度不高的您只能跟着人家去干水泥活,五十多岁的您干起活来还是那样的卖力。有天晚上您在洗脚时,我无意中看到您的手指甲和脚趾甲,那一瞬间,我的眼眶湿润了,才感觉自己作女儿的,怎会那么粗心,连母亲的指甲两侧剪角处都陷进肉里了还不知道。那是长期剪指甲时只是横剪而不是圆弧形剪而导致的,那是因为您视力下降用普通的剪布剪刀剪指甲看不清的缘故。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每次我回家,总是感觉吃得香,睡得安,才几天的时间,精神状态就会变得很好。每次要离家回公司上班了,您天还没亮就为我做好了营养早餐及一切准备。
多少次,您的风湿病又犯了,又闪到腰了,肩周炎又严重了,风寒感冒发热咳嗽住院不好引发肺炎了,摔跤摔到腿脚了……每每不是很严重,您都不会让家里人给我打电话,倒是每次我一打通电话,却是您最先问我们一家最近好不好。世间爹妈情最真,泪血溶入儿女身。“殚竭心力终为子,可怜天下父母心!”劳碌一生,病痛满身的您最挂心的是儿女们。
还记得您曾说过,在包产到户前的那个年代,一天到晚在田地里忙着挣工分,却总是吃不饱,还经常吃的是杂粮饭。最坚刚的农村建设,各村各寨抽调人员相互支援,经常是到下午了还粒米未进,饿的心慌打颤。
我还记得,您一生陪父亲盖了两栋土木结构的房子。第一栋的地基和墙体是您二老用自己的双手亲自垒起来的,虽然盖第二栋时,年少的我们已能帮上忙,而且也请工帮忙了,但大部分离不开您二老的亲力。您的话语无时无刻不铭记于心:“盖房子总是为了你们姊妹几个”。
深夜,我拿出手机给远方的您拨去电话,接通的第一句,先听到的还是您从电话那端传来的对我及小儿无尽的问候与关怀。

陪护母亲的日子
张金清
前几个月突然接到弟媳打来的电话:“大哥您快点来,母亲生病了”。我急忙夺门而出,途中在想母亲这些年来身体都一直很好,像一架永不停转的机器一样,怎么会突然生病呢?也许是我知之甚少,自和母亲分开住后,从来都没有好好的陪陪她了。
每次回家,母亲都像小孩子似的撵在身后不停地说这说那,有时我懒得搭理,要么索性不听唠叨,母亲看到我这样便不再吭声,而是坐在沙发上不时偷偷用眼睛瞄着我,见我脸色稍好些便又东一句西一句地絮叨开了。
当我驾车赶到家里时,才知道母亲病的很重。只见她说话的声音都小了许多,头也动不了,但她一直在重复说着:“我哪点也不疼,不要怕”。我知道,母亲是在宽慰我们。经县医院急诊科综合诊断为“房颤引起的脑梗,左边肢体偏瘫”,也叫“半边瘫痪”。我突然害怕起来,害怕我会从此失去母亲。
养儿方知父母恩,直到自己生儿育女才明白这句话的道理。从十月怀胎到哺乳喂养,再从陪伴玩耍到教知识礼,母亲不知要付出多少心血,这种付出是不求回报的。母亲老了,我们是时候来赡养了,却总是有这样那样的借口,工作忙、压力大、时间少,甚至有时候兄弟姐妹之间计较赡养付出的多少。
在医院陪护的54个夜晚,我最担心母亲的病情,睡不着,坐在床边陪她说说话,安慰她振作精神,好好配合医生治疗。回想小时候,每当我半夜醒来,总是看到母亲在灯下做针线活,我问她咋还不睡,母亲总笑着说:“睡不着”。那时的她青春年华,怎么会睡不着?只是为了这个家起早贪黑,为了我们的衣食住行操碎了心。
母亲今年81岁了,在医院病床边,我躺在简易折叠床上毫无睡意,除了环境的不适,更担心的是母亲的身体,每当母亲轻微的说哪里疼时,我立即会起身过去给她按摩,当耳边却传来轻微的鼾声时才休息一下。在医院的这些天,看着母亲一天天消瘦,我的心情也一天天变得沉重。
出院的前一天晚上,或许因为兴奋,半夜我突然醒了。恍惚中我睁开眼睛,看见朦胧的月光把母亲的脸映衬得如此美丽温柔。在母亲的唠叨声中,我很快又进入梦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