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金文造字原意为房屋下面端坐一女子。许慎《说文解字》以“静”训之。后引申用为安宁、安乐、安心,皆是对一种安定详和状态的描述。《三国志》“其为政以安民为本,不以修饰为先”。安民,即使民安。全,本义为纯色玉,后引申为完备、完整、保全之意。顾名思义,“安全”,即保全对象、客体完备,并使其处于安定详和的状态。
《论语·季氏》:不患贫而患不安。从古至今,从国家-单位-家庭-个人,如何确保自身安全,都是必须用心对待和筹谋的事情。如今,动荡的世界政治局势,肆虐的全球疫情,不断加剧的能源危机、环境困局、食品药品安全隐患……,我们处在一个充满竞争的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不论是对个人、群体还是国家而言,早已不存在彻底的安全。这是我们这一代人的生存困境。
如何化解这种困境,确保“个人-家庭-单位-国家”的整全与完备?这迫使我们要开始审视自身行为,树立总体安全观,从根本处筹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安全。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屡次所强调的,要从大处着眼,要准确把握我国国家安全形势变化新特点新趋势,坚持既重视外部安全又重视内部安全、既重视国土安全又重视国民安全、既重视传统安全又重视非传统安全、既重视自身安全又重视共同安全,切实做好安全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就是各地区各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通力合作,要勇于负责、敢于担当,形成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安定的强大合力。
就个体而言,则需要我们从细处、实处着手,培养安全意识,笃行安全规程。《荀子·荣辱》:“将以为安也邪?则危莫大焉”。即说安全意识,不可须臾离也。要让安全规则入脑入心,又贯穿在日常的行住坐卧,从源头上把安全风险降至最底。达到知行合一,才可保安全于万一。在日常的工作与生活中,又要做个有心人,善于观察与发现危及安全的蛛丝马迹,及时消除安全隐患,然后才能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语出《孟子·告子下》)
总而言之,安全无小事。《周易·系辞下》:“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