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企业文化 > 能投刊物 > 能投文苑 > 小说

情为诗魂——《毛祁平诗词》代序

发布时间:2022-08-21 点击量:1
  

情为诗魂

——《毛祁平诗词》代序

 

孔祥庚

 

诗为何物?

尽管是新冠肺炎肆虐全球,尽管是封城、宅居、戴口罩,但人不能不相聚,生活不能没有诗意。如果一个人的生活毫无诗意,就等于生命没有价值。在新冠肺炎疯狂的岁月里,我们第一次见面,第一次相识,第一次相聚,第一次品茶论诗。

雨蒙蒙,诗友情谊浓。

那天下午五点正,他驾驶着一辆银白色的“起亚KX5”轿车,乘载着云南省诗词学会副会长马培祥先生,前来我居住的楼下邀请我去品茶。他们戴着口罩,不忍破坏我宁静吉祥的生活,谢绝了邀请入室。这并非不愿进我的寒舍,而是惧怕将室外的不祥“生物”带入室内。特殊时期有特殊的交往规则与行为,茶室相聚应该算“疫情时期”的最高礼节啦!我们冒着细雨,行驶到安康路永康巷西坝新村的一家饭店品茶。茶室不到十个平方米,桌子却十分干净而宽敞。我还没有来得及仔细地端详他的模样,他就把一大沓诗稿放在桌子上请我帮他看稿子。其实,已经是一本成型的书稿。封面上书写着“毛祁平诗词”,目录上标到209页。我一拿到诗稿,老毛病就犯:若是好诗词,非一口气看完不可。祁平不知为我上了多少次茶,加了多少次水,我还是垂首嚼字,倾神玩味,始终不能释卷。一个年纪轻轻的彝族后生,岂能有如此深厚的诗词功底?

当我看完诗稿,举目对视这位瘦高个彝族伙子的那双黑亮眼睛时,觉得宁静得像一汪清水。这使我脑子里隐隐约约地浮现出了一点什么东西;不!而是油然联想到了四个字:淡定从容!他的诗词虽然还没有达到“淡定从容”的境界,但是他已经看准了这个目标,正朝着这样的境界在努力。他的眼睛里还有一种彝族汉子的“情”,而且渗透在他的许多诗句里。最能够代表这个“情”字的诗就是那首古风体《宁蒗脱贫》。宁蒗彝族自治县是国家级深度贫困县,也是由奴隶社会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少数民族地区之一。那里资源富饶,风光秀美,但是社会生产力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低层次水平,脱贫工作之艰辛可想而知。2016年,他被分配到宁蒗彝族自治县参加脱贫攻坚工作队,彝族群众的生活与万般艰辛的脱贫工作,使这位“而立之年”的彝族伙子动情了,他第一次用古体诗来感发内心的激情。从此,他与诗结缘,走上了诗词创作的道路,而且欲止难罢,越写情感越浓,如痴如醉,五六年写了数百首诗词。今天,他要出版生命中的第一本诗词著作,真情实意地邀请我为之作《序》,我岂能拒之!我也是诗词爱好者,平生看重的也是一个“情”字。

祁平的处女作《宁蒗脱贫》抒发的是怜悯之情:“想泸沽湖畔,生命至善,崇山峻岭,茂林莽莽……”“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壬辰丙申,大小凉山……”70年前的泸沽湖畔、大小凉山还是母系氏族社会、奴隶社会,在这即将实现一步千年的跨越之际,他“山路弯弯进宁蒗”、“看项目规划,脱贫精良”……这不光是想,而是在干;不是那种空发忧民之声的诗词,而是真抓实干的史诗;不是那种隔靴搔痒的情调,而是从血脉里流淌出来的感悟。艺无止境。虽然诗句尚有提高的空间,但是情感已经达到了巅峰。何为情物何为诗?一个年轻人能够把自己的情感与穷苦人融合在一起,难道不是情!难道不是诗!

他有写父子之情的诗。例如《忆父亲教棋》:

棋盘坐树阴,老父点头吟。

一脸威严色,谁怜爱子心?

有写故乡之情的词。例如《浪淘沙·乡愁》:

四百载霞光,飘在村庄。重修家谱见华章。进士举人皆祖辈,更爱家邦。

小满又栽秧,绿色苍苍。无声古井水流长。自幼庭中思报国,梦里离乡。

也有写热爱自然风光的诗。例如《玉溪抚仙湖感怀》:

秋色仙湖秀,风光聚一湾。

水中飞艇渡,岸上野沙环。

入梦长天阔,吟诗韵脚宽。

黄昏归倦鸟,屏障是青山。

我觉得《毛祁平诗词》里,最富有价值的还是那些从血肉里感发出来的脱贫诗句。例如《破阵子·滇东北项目扶贫》:

漫道铜都似画,却看吾省扶贫。风电登峰迎日月,光伏临村惠庶民。太阳如党心。

吹起声声号角,“能投”滚滚车轮。奉献担当因信念,科技创新兴国魂。小康带路人。

这首词写的是风力发电项目实施之后将给贫困山区带来的温暖之情。世世代代生活在黑灯暗火中的群众,“风电登峰”、“光伏临村”,从此走向光明。这里抒发的是一种喜悦之情。唐诗宋词里哪有“风电”“光伏”,哪有如此巨变的生活。“风电”“光伏”本身是诗,不过没有知觉和情感是写不出这样的诗。“风电迎日月”是好句,读之可联想到黑夜变光明,这就是诗的真情。

中华诗词博大精深,最能够感染的就是一个“情”字。孟子曰:“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诗词的风格多元化,也是情也。“情”是诗词的灵魂,也是诗人的私有财产,是诗人创作的活力。每个伟大的诗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情怀,诗圣杜甫因为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情怀,而且人生观严谨,故感发出无数忧国忧民的史诗。我辈诗词爱好者都应该以前贤为楷模,树立严谨的人生观,以爱国爱民的情怀,力争写出新时代的好诗词。

《毛祁平诗词》入门正,起步稳。如此发奋,定能写出更好的诗词。

当我把祁平的模样看清楚之后,端起茶杯“牛饮”了一气,突然发现茶室里多了一个人。他坐在马培祥先生的左边,拿着手机屏幕上的诗词请教马老师:“平仄对了没有”,“这个字是入声字吗?”他叫孙大虹,原来是云南省公安厅的领导,正在老年大学专研古体诗词创作,几乎每天要发一首创作的新诗在我的微信里交换意见。学诗之勤奋,令我感佩!他今年73岁,祁平37岁,马培祥先生与我同庚,皆是属马的。两匹马比孙大虹小,比祁平大。我们四个诗友毫不跑题,始终围绕着诗词创作交谈,直到夜幕降临,迫近亥时,才离开茶室。

他们将我送回寒舍时,我才感悟到:只要钟情于诗词,人心就会不死!

以此代序!

后附作者简介

孔祥庚,云南人,笔名云根,研究员。早年从军务农任教,参与起草省委工作报告14年,历任中共玉溪市委书记10年,中共十七大、十八大代表。现任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出版《云根诗词》三卷以及人物传记《理想的父亲》《朱德与云南》,非虚构文学著作《彩云绮梦·云南26个民族的伟大跨越》《五个石头的故事》等。

此文原刊于人民日报公众网·云帆品读

地址: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日新中路616号云南能投集团集控综合楼 电话:+86 0871-64980000 传真:+86 0871-64981111
云南省能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滇ICP备13005863号 滇公网安备53011202001145